以微創技術守護泌尿健康,用中西醫協同點亮患者希望
程帆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在泌尿外科領域,湖北省人民醫院程帆教授及其團隊始終走在技術創新與臨床實踐的前沿。從首創超聲引導經腎盞穹隆-盞頸軸線兩步穿刺法,到主導研發植入式前列腺懸吊系統“優諾維”,再到推動中醫藥與現代微創技術協同發展,程帆教授用一次次突破,為無數泌尿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突破穿刺難題:讓經皮腎鏡取石術更精準安全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治療復雜腎結石的重要手段,但穿刺的精準性與安全性一直是臨床難題。程帆教授團隊首創的超聲引導經腎盞穹隆-盞頸軸線兩步穿刺法,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程帆教授談到,團隊通過對63個人體腎臟標本和100多個豬腎臟進行解剖研究,最終發現:腎小盞穹窿部與小盞軸線對應的皮質區域,是腎椎體所在位置,血管分布最少,堪稱“無血管區”,這便是理想的穿刺路徑。而“兩步穿刺”的設計,則是為了應對腎臟隨呼吸移動的難題。一步穿刺難以精準把控,我們先將穿刺針穿至腎皮質,再根據腎臟呼吸運動的規律,找準最佳時機將針穿入腎集合系統。這項技術自2015年推廣以來,效果顯著。過去,醫生可能需要穿刺五到十針,甚至極端情況下耗時5小時仍無法完成;如今,經過簡單培訓的醫生,1分鐘內、一到兩針就能完成穿刺。在并發癥控制方面,這項技術更是實現了巨大突破。20年前,經皮腎鏡取石術術后需輸血的比例約為10%;10年前,即使是高水平醫生操作,輸血比例仍有3%~5%;而該技術推廣后,不同級別醫院的術后輸血比例基本能控制在1‰以內,極大保障了患者安全。
創新懸吊系統:讓前列腺增生患者享日間手術福利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疾病,傳統手術雖能解決排尿困難問題,卻可能損傷前列腺的生理功能,如尿控、生育及性功能等,讓不少患者顧慮重重。程帆教授主導研發的植入式前列腺懸吊系統“優諾維”,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讓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日間手術成為現實。
程帆教授強調,前列腺是男性重要的性腺器官,不能輕易切除。基于“保留器官、解決病痛”的理念,團隊從2013年開始研發前列腺懸吊技術。該技術無需切除增生腺體,而是通過特殊設計的懸吊系統,將增生腺體壓縮,從而解除尿道梗阻,恢復正常排尿。
與傳統手術相比,“優諾維”系統的優勢十分顯著。從住院時間來看,傳統開放手術需1個月恢復,單極電切術需十幾天,激光微創手術也需3~5天,而“優諾維”懸吊術實現了日間手術,患者當天即可出院;從費用來看,該手術費用約2萬元,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從安全性與功能保護來看,手術不會導致尿失禁,能最大程度保留前列腺的生理功能,尤其適合50~65歲有生育、性功能需求的患者,同時也適用于80~90歲無法耐受全麻的高齡患者。
中西醫協同:為泌尿疾病患者全程管理保駕護航
在整合醫療模式下,程帆教授十分重視中醫藥與現代微創技術的協同作用,認為二者結合能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診療服務。
程帆教授指出,在前列腺疾病治療中,中醫藥的效果尤為突出。在20世紀90年代,前列腺增生患者通常60歲左右就需手術;如今,在中西醫協同治療下,患者70~80歲才需手術的情況十分常見。術前,通過中醫藥(如靈澤片)與西藥(如α受體阻滯劑、5α還原酶抑制劑)聯合使用,能有效緩解患者排尿困難癥狀——原本一晚上起夜3~5次的患者,用藥后可減少至1~2次,大幅延緩手術時間。術后,中醫藥在緩解下尿路刺激癥狀方面也展現出優勢。以激光微創手術為例,若不使用藥物,患者術后刺激癥狀可能持續2~3周;使用西藥緩解效果有限,而中醫藥干預后,癥狀通常3~5天即可明顯改善。中西醫各有所長,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為患者提供從術前到術后的全周期保障。
國際交流賦能:推動技術優化與理念升級
除了深耕臨床與研發,程帆教授還牽頭開展了“珞珈泌尿微創技術實訓班”,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20期,不僅吸引了國內各級醫院的醫生參與,還迎來了牛津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專家,成為推動泌尿微創技術交流與推廣的重要平臺。
程帆教授認為,國際對話的核心價值,在于理念的碰撞與創新靈感的激發。在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中,團隊不斷發現臨床問題、優化技術方案。例如,在經皮腎鏡取石術操作中,超聲引導靈活但受環境影響大,CT成像清晰卻不夠靈活,為將二者優勢結合,團隊研發出多模態融合超聲系統,大幅提升了手術的精準性與效率。此外,國際交流還推動了診療理念的升級,如對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過去常采用腎切除手術,如今在技術進步與理念更新的推動下,更多醫生開始采用局部切除手術,在治愈疾病的同時保留患者腎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