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綠色積分、穩定幣和RWA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
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非法金融活動的“灰色地帶”。近期,部分不法分子借“綠色積分”“穩定幣”和“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等創新概念進行包裝,以高收益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嚴重擾亂金融秩序。中國企業綠色消費積分創新課題組與區塊鏈行業協會聯合提醒廣大投資者:務必擦亮雙眼,認清風險本質,避免陷入非法金融陷阱。
一、非法集資的核心特征:概念偽裝與資金盤運作
以綠色積分、穩定幣和RWA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往往具備以下核心特征:
1.概念偽裝:打著“金融科技”“碳中和”“資產代幣化”等政策熱詞旗號,將非法活動包裝成“創新項目”。例如,部分平臺宣稱發行與環保行為掛鉤的“綠色積分”、與法幣掛鉤的“穩定幣”或代幣化的“RWA資產”,實則缺乏真實底層資產支撐。
2.高收益誘餌:承諾“保本高息”“積分增值”“穩定幣無風險套利”“RWA資產翻倍收益”等虛假收益,利用投資者追求短期暴利的心理。中國綠色消費積分創新課題組秘書長 ,區塊鏈行業負責人辛秉謙指出,真正的綠色積分應遵循《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的合規框架,穩定幣需滿足100%儲備資產托管,RWA項目需經合法審計,任何脫離監管要求的“超額回報”宣傳均需高度警惕。
3.資金池運作:通過設立“積分兌換平臺”“穩定幣資金通道”“RWA資產證券化通道”等方式歸集資金,用新投資者資金支付舊投資者收益,形成典型的“龐氏騙局”。一旦資金鏈斷裂,參與者將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二、常見非法手法:綠色積分、穩定幣與RWA的“變異操作”
不法分子常通過以下手段實施犯罪:
1.虛構底層資產:
●綠色積分:與虛假環保行為綁定,通過“刷單”“造假數據”獲取高額積分獎勵;
●穩定幣:聲稱與美元等法幣掛鉤,但無真實儲備資產或第三方審計證明,甚至通過操縱價格制造“穩定”假象;
●RWA:聲稱代幣化礦產、房地產、貴金屬、供應鏈債權等實體資產,但無法提供合法權屬證明,或通過拆分資產吸引小額投資者,實則資金去向不明。
2.跨境違規操作:利用香港《穩定幣條例》實施背景,以“境外持牌”為噱頭向內地居民推廣穩定幣或RWA服務,實則違反我國金融監管法規。此類項目一旦暴雷,投資者面臨司法管轄難題和資產追繳風險。
3.傳銷式裂變:通過“拉人頭”“層級獎勵”機制擴大資金池,例如要求參與者繳納“入門費”或發展下線獲取積分倍增、穩定幣收益分成或RWA投資返利,涉嫌組織領導傳銷罪。
三、風險提示與法律后果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十部委《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及各地監管部門預警,任何未經批準的代幣發行融資行為均屬非法。近期,浙江、江蘇等地已依法查處多起以綠色積分、穩定幣和RWA為名的非法集資案件,涉案人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被追究刑事責任。作為區塊鏈行業協會負責人,辛秉謙深度參與了相關案件的行業協作與風險研判,他指出:“投資者若盲目參與違規項目,不僅將自行承擔財產損失,更可能因行為性質構成非法金融活動的共謀而面臨法律追責。尤其在穩定幣領域,香港《穩定幣條例》已明確規定,未持牌機構發行或推廣穩定幣將面臨最高5萬港元罰款及6個月監禁;內地投資者參與跨境非法活動同樣難逃司法制裁。”
四、如何識別與防范風險
1.核查資質與審計:
●綠色積分:驗證是否納入《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合規框架;
●穩定幣:要求提供香港牌照或內地合規備案,及100%儲備資產審計報告;
●RWA:索取底層資產權屬證明、托管協議及第三方審計文件。
2.警惕高回報宣傳:對“日息X%”“積分翻倍”“穩定幣無風險套利”等夸張承諾保持理性,牢記“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3.遠離違規模式:拒絕參與需繳納入門費、發展下線、資金池不透明或未經監管批準的項目。
4.積極舉報違法線索:如發現可疑行為,可向屬地金融監管局或經偵部門舉報。
辛秉謙強調:區塊鏈與綠色金融的創新唯有深植于合規土壤,方能行穩致遠、真正賦能實體經濟。中國綠色消費積分創新課題組與區塊鏈行業協會將持續攜手監管機構,深度參與典型案件查處協作,以“標準引領、技術筑基”為路徑,加快推動行業規范體系構建與可信溯源技術應用落地,全面提升投資者風險甄別能力,筑牢金融安全防線,共建風清氣朗的數字金融新生態。